“谢霆锋大儿子谢振轩被剑桥大学物理系录取!”——2025年夏天,这条消息在社交平台刷屏。从张柏芝晒出的录取通知书到父子迪拜庆祝同框,细节满满,真实性极高。一时间,无数家长感叹:“星二代都能上剑桥,我们普通人是不是也有机会?”
但现实却很残酷:尽管剑桥大学近年整体招生规模有所扩大,中国学生进入剑桥的难度,非但没有降低,反而逐年攀升。这背后,藏着一场关于竞争、策略与认知的深刻变革。
一、真相:剑桥确实在“扩招”,但不是对中国学生
根据剑桥大学公布的2024-2025年度招生报告,本科新生总数较五年前增长约12%,尤其在工程、自然科学等热门专业增加了国际生名额。听上去是利好?
错!扩招的主体是欧盟、北美及部分英联邦国家学生。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录取人数,近五年始终维持在每年个位数到十几人之间,尤其是牛津剑桥最顶尖的理工科专业,如物理、数学、计算机,每年录取的内地高中生不超过5-8人。
以剑桥物理系为例,全球申请者超万人,录取率不足4%。而中国学生不仅要面对高考体系与A-Level/IB课程的转换劣势,还要在笔试(如ENGAA)、面试、学术潜力评估中层层突围,难度堪称“地狱级”。
二、谢振轩能被录取,靠的真是“拼爹”吗?
很多人质疑:谢霆锋儿子能进剑桥,是不是走了后门?但深入分析发现,谢振轩的录取并非偶然,而是长期规划+实力积累+资源支持的结果:
提前两年完成新加坡国际课程,用三年学完五年内容;
几何考试满分,全科成绩A*,学术基础扎实;
13岁独立制作机械臂,17岁复刻父亲设计并被科技馆收藏,科研实践亮眼;
剑桥教授看重其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,笔试成绩超过97%申请者;
生活在新加坡,以国际生身份申请,避开内地高考体系的直接竞争。
换句话说,他走的是“国际路线”,而非内地普高生的“裸申剑桥”路径。这恰恰说明:想进剑桥,光有天赋不够,必须提前布局,选择正确的赛道。
三、为什么中国学生进剑桥越来越难?
申请人数激增:过去十年,国内顶尖高中(如北师大附属实验、上海平和、深国交)大量学生转向A-Level/IB课程,集中冲刺G5名校,导致竞争白热化。
学术标准水涨船高:剑桥对内地学生的A-Level要求已普遍为AAA或更高,IB需39+,且必须有竞赛或科研背景加持。
面试淘汰率极高:剑桥采用“学院制”面试,问题极具挑战性,考察逻辑、应变与学术潜力,许多高分学生在此环节被淘汰。
信息差与准备不足:多数内地学生直到高三才开始准备,而英本申请需提前一年提交,PS、推荐信、学术写作等软实力难以短期弥补。
四、普通家庭如何破局?换赛道才是王道
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,与其“硬刚”剑桥本科,不如考虑以下更现实的路径:
✅ 通过国外留学预科或国际学校过渡:如新加坡、英国本土读A-Level,以国际生身份申请;
✅ 先入读其他罗素集团名校,再转学或申硕:如帝国理工、UCL、爱丁堡,积累学术资本;
✅ 攻读海外硕士或博士:剑桥硕士项目对中国本科生更开放,尤其在工程、计算机领域,拥有强背景的学生机会更大。
事实上,许多成功进入剑桥的中国学生,都是通过硕士或博士阶段实现“曲线救国”。比起本科的“掐尖录取”,研究生阶段更看重研究潜力与导师匹配度,反而更容易突破。
五、结语:别被“热搜”迷惑,看清真实赛道
谢振轩被剑桥录取,是个人努力与家庭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,不应被简单归因为“星二代特权”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精英教育,是长期主义的胜利。
对于计划国外留学的家庭来说,盲目冲刺牛剑本科已非最优解。更聪明的做法是:早规划、换赛道、重积累,用硕士或博士阶段实现学术跃迁。
清大博学院有着优质的服务为您提供专业的留学意见,涵盖院校定位、背景提升、文书打磨、面试辅导等全流程支持,助你科学规划升学路径,避开内卷陷阱。
有意向的同学们,可以在文章下方留下你的联系方式,我们会有专业的老师与你取得联系,为你量身定制专属升学方案。你的剑桥梦,未必始于本科,但一定成于坚持。